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任凭是铁肠石心,见到梅花开放,也难以不动情、怜惜。更何况在月下,朵朵梅花就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害怕梅花太冷,便添个纸窗,加以竹林围护,既加呵护,也作陪衬,令其更加显得楚楚动人。而环佩,则喻其魂魄,乘着夜月,来与相会。

注释
从教句:意谓任凭怎样的铁石心肠也难以不动情。
从教:任凭、听任。明高启《夜雨》:“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惜惜:可惜、怜惜。五代唐庄宗《歌头》:“惜惜此光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
滴损句:意谓那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梅词,推其词应为冬日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形貌,下片说神理。上下两片又分别写出来梅花的外部特征和梅花的内在品格。以为堪惜、堪怜,一切皆出自于伤心人的眼中及心中。

  上片始二句从心理感受上落笔,虽不正面描绘梅花,但梅花之神韵已出。继二句则把笔宕开,写梅边之竹,说那朦胧的月色下,斑竹历历,就好像是玉条上滴洒了点点泪水。

  下片承前二句意,说那是怕梅花太冷,所以特加了竹林围护。这又从护梅之竹,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构想可谓奇绝。最后二句再宕笔写去,说梅花也有魂,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

  容若在词中所写的感受,环佩归来月上时,语意沉痛。虽是化用前人句,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片写梅的形貌,从心理感受上落笔,虽不正面描绘梅花,但梅花之神韵已出;下片说神理,言梅花也有魂,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此词上下两片分别写出梅花的外部特征和梅花的内在品格。以为堪惜、堪怜,一切皆出自于伤心人的眼中及心中,词人仿佛是透过梅花,感慨怜惜自己的爱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鹧鸪

尤侗 尤侗〔清代〕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序灯 序灯〔清代〕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