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萧泰来〔宋代〕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经历无数次的霜打雪压,受尽了寒冷的折磨。但它依旧凭着它生来就瘦细而劲健的身躯傲寒绽放,即使那凄凉的角声吹彻了《梅花落》,它也全然不怕。
梅花清峭奇丽,超尘拔俗,连花影也与众不同。能与它知心的,惟有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梅花先春而发,它有不与众花在春风中争艳的本性,不能与那海棠共悦结缘。

注释
赖是:亏得。一作“赖得”。瘦硬:体瘦细而劲健。
浑:全。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彻:彻骨。
清绝:清洁得一尘不染。
别:与众不同,别有情趣。
元:原本。性情:本性。
说:这里指结缘。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宝祐(公元1253—1258年)年间,时守隆兴府。梅花开放,引起词人赞颂之兴故作此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顾易生.宋词精华:巴蜀书社,1995:625-626

赏析

  梅花是一种品格高尚,极有个性的奇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所以骚人墨客竞相题诗赞颂,自六朝以至赵宋,咏梅篇什不可胜数,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多见。萧氏这篇《梅》词,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实属难能可贵。

  上片从两个侧面写梅:一、不怕霜雪。二、不怕角声之哀怨。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就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既有时间感、空间感,又有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绝非普通的梅花,而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霜天晓角·梅》是词人有感而发借物寄兴之作,词的上片从两个侧面写梅,写它不怕霜雪、不怕角声之哀怨;下片从与月相知和不与海棠相争写梅花的高洁。全词写得传神妙趣,沉著明快,不仅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事也不语自明了。

萧泰来

萧泰来

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宋代诗人,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15篇诗文  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梅三首·其一

苏轼 苏轼〔宋代〕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蘋 通:苹)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