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王维〔唐代〕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注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参考资料:完善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
2、
方笑一评注 .唐诗三百首品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4 :343-344 .
3、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405 .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
创作背景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乐府诗集》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全唐诗话》、《唐诗纪事》俱作张仲素诗。
简析
《秋夜曲》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女子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子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其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高超的笔力。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5篇诗文 879条名句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行路难·其三
李白〔唐代〕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母别子
白居易〔唐代〕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